31.3.06

化繁為間

史前石器時代,當世界上還未出現麥金塔,當電腦應該還需要一個房間才夠容納的時候,切雞這門技藝是真的要落手落腳,要切要計,要畫要界的;遇著Poster或高樓大廈外牆廣告有大大個title時,動輒要動以人手逐筆逐筆勾,字字有感情,劃劃有血汗;行內人稱這類非罐頭的畫字做「間字」,沒有舊式毛筆字那種鐵畫銀鉤式的氣勢或老氣,「間字」比較講求摩登及時代感。曾幾何時,由酒樓、冰室、髮廊、藥房、雜誌title、唱片封套、卲氏電影至到黃金年代的翡翠劇場都充斥著這類摩登又有型的「間字」,然而去到八十年代近尾,達明一派和林憶蓮的出現令港人瘋狂追隨「都市」一詞。由於「都市」的form,是要夠cool 夠硬,冷漠中帶點不羈,高傲又不宅心仁厚;造型有點兒loud的「間字」於是變得不入流;平常多數負責內文一職的宋體黑體忽然坐大,人人擁抱(最明顯是唱片封套,人人用又長又窄正線體,當時所有野想營做都市感覺的話,實會用呢招!!);加上新派時裝和雜誌開始愛轉用洋名(如經常愛被軟硬戲稱為三SPRIT和the me的ESPRIT、theme plus,還有雜誌如YES或Disc Jockey),連戲院外牆的大油畫都開始被科技取代,中文「間字」數目於是急劇下跌,瀕臨絕種。至九十年代中期,「都市」這個term開始fade out,大家用罐頭字款亦用到非常腌悶,於是中文「間字」開始蘊釀復出。


香港早期經典「間字」,留意「線」字個橋絲邊,有點兒似象形文,是非常有趣的返祖現像

94年當所有王菲的歌迷又在引頸以待擔定凳等睇新形像時,她的大碟《胡思亂想》封面上居然不見伊人,只見一大堆中文字*,震憾全城;除了證明伊人(及唱片公司)膽色過人,亦預告了設計單位wing shya和阿Jan有心為本埠唱片設計攪攪新意思。儘管shya-la-la workshop的出品有很多都「保證有出處」,但當中亦不乏有心思的佳作,尤其是對Typography的重視,是那時候其他設計單位比較少見的,於是那個時期shya-la-la 為土炮歌手製作的一系列唱片,的確為切雞界帶來不少沖擊和新意,typography不再只是揀岩字款擺靚個位就算,原來還可以有好多可能性。於是,中文「間字」終於回魂,重返陽間,康港切雞界進入第二回「間字」時期。


王卡衛的《春光乍洩》是難得我到現在還非常喜歡的一組「間字」,designed by shya-la-la workshop

*《胡思亂想》封面的中文Typo,當年連教我切雞的那位古老石山tutor都要拿來當case study,可想而知有幾威


--留意下回地獄篇《化繁為簡》--

1 Comments:

Anonymous Hugo said...

This can't really have effect, I think like this.
parts of a boat | foreign ladies | checkers online game

22/11/11 5:59 pm 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